赵庆华,二级教授,主任护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党的十九大代表,重庆地方医院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于1982年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后留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先后担任心血管内科护士、护士长,护理部干事、护理部副主任、护理部主任,护理部党支部书记,兼任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护理学一系主任等职务,现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过去的四十二年里,赵庆华从一名普通护士蜕变成了重庆护理学领域的学科技术领军人物。荣获第45届南丁格尔奖、2023年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2018年度中国“最美医生”、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护理学科带头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学雷锋岗位标兵、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首批医学领军人才、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庆最美巾帼榜样。担任中华护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常务理事、学科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护理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护理学会理事长、成渝双城经济圈护理高质量发展智库专家等学术任职。
主要致力于老年及医养结合、患者安全、护理管理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工信部智慧健康管理应用项目、重庆市教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科技创新项目等科研课题47项;累计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SCI 7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18部,著作16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5项、发明专利18项。
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赵庆华率先在全国提出了“接待热心、治疗细心、护理精心、解释耐心、征求意见虚心”的“五心”护理理念。
从2005年起,带领团队以全面推行“五心”护理品牌为契机,进一步规范了护理服务流程,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大幅提升。
2008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竞赛金奖,“五心”护理文化也获得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每当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赵庆华总是冲锋在前,用双手为病人撑起一片蓝天。
2003年“非典”,赵庆华冒着危险深入一线,筹备隔离病房、制定接诊流程、现场救护患者,连续奋战五昼夜。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赵庆华迅速从人员、物资、病区环境等方面进行应急准备。考虑到伤员可能患上气性坏疽,她设计了既让伤员少绕路,又避免院内感染的入院分检流程,两小时内便顺利搭建好救治病区。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经过全院共同努力,实现了重医附一院收治的156名地震伤员实现了“零感染、零截肢、零缺陷”。
2020年疫情发生后,赵庆华守重庆、援上海,建方舱,为抗击疫情作出了突出贡献。
除了在临床工作中发光发热外,赵庆华还在学科建设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她协助创办了重庆第一所护理专科学校,打开了重庆护士走进高等教育的大门,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赵庆华在2003年成为重庆医科大学首批护理硕士生导师,2014年,她开创了“导师组”研究生培养模式。目前,她已培养了近百名研究生,引领着3500余人的护理临床、科研、教学团队。
她以身作则,推动医养结合,致力于让老年人病得轻、老得慢、活得好,为医护事业注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
赵庆华的故事不仅是她个人的传奇,更是医护事业的典范。她以儿时的梦想为引领,不断努力奋斗,成为了重庆护理学领域的学科技术带头人,为社会健康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